股权质押利息计算 全球财经连线|制造业回流美国难以实现,跨国企业如何应对供应链冲击?
发布日期:2025-04-09 22:05 点击次数:130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依农上海报道
全球贸易面临深刻考验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征收更高关税的背景下,全球贸易正在面临一场深刻的考验与冲击。“不确定性”成为了绕不开的关键词。有观点指出,美国实际上正在发动一场针对全球的“经济核战争”。如果在4月9日正式发动,全球商业投资可能陷入观望,消费者信心下降,而美国的全球信誉也或将遭受长期损害。
近年来,全球供应链已因疫情、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受到干扰。如今关税政策使得这些问题更加复杂。对于依赖跨国供应链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对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带来怎样的损害?能够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全球企业应对?我们来听听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怎么说。
美国加征关税对全球供应链破坏巨大
白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破坏,而且是大面积的破坏。从全球范围看,资源的配置将会出现扭曲。很多该配置的,配置不到位;有些商品该进入美国市场的进不去。形成了有的地方有需求却进不去,有些地方供应过剩形成淤积。
应以多举措化解关税冲击
白明:应对(关税)的方式主要是从两个思路来看。第一个思路是我们怎么能够化解这样的冲击,将冲击对我们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比如,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特别是在RCEP的框架内,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也是增加我们更多的选择。其次,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出口转内销,在国内市场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出台各种政策对企业予以帮扶,也能够体现出我们的制度优势。再者,就是要去进行必要的反制,一攻一守,一来一往,也是增加他们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
中国必然会增加与其他国家和其他地区之间的合作。我们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当然,我们也愿意对美国开放,但是美国不对我们开放,所以中美之间的合作会遇到阻力。
制造业回流美国障碍重重特朗普政府宣称关税政策将保护美国本国产业,推动制造业回流。但将生产线从海外搬回美国,涉及时间、资本、劳动力等一系列巨大的障碍。这一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远比预期更为复杂。如何看待所谓的“制造业回流”?对企业而言,将面临哪些挑战?我们来听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怎么说。
制造业回流短期内无法实现
刘英:制造业回流其实不仅是特朗普2.0时期的目标,实际上在拜登政府、特朗普1.0时期,甚至在奥巴马和小布什政府时期,都是美国历届总统梦寐以求的目标——将制造业回流到美国。但真正的制造业回流,必须具备制造业的优势。也就是说,美国与中国不同,没有如此完整的制造业和工业体系。
中国在联合国的工业门类中是最齐全的,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而且,中国的制造业全球占比接近30%,已经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七国集团的总和。
美国想在短时间内通过几个企业甚至几个产业的回流来丰富和完善其制造业体系,实际上是完全做不到的。此外,短期内,美国还不具备另一条件——虽然美国的能源价格,甚至通过补贴的方式,可能会提供一定的成本优惠,但其劳工成本却极高,甚至是其他国家的七到八倍,依然难以竞争。即便企业愿意支付更高的劳动力成本,美国也缺乏足够有经验、技能和竞争力的劳工。
所以,美国的制造业回流仍需要一定的条件。不仅仅是单个企业搬回美国的问题,实际上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搬迁。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还需要一系列条件才行。因此,短期内美国想让制造业回流,实际上可能是异想天开的。这需要美国通过长期的、长时间的、可持续的、大量的努力提升其制造业能力,提升根本的竞争力以及在全球的比较优势,才有可能实现。
如何应对风险?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下,跨国企业或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全球布局。短期来看,美国加征关税已经对全球造成了显著的扰动。长期来看,其他经济体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一冲击?在产业链断裂和重组的背景下,跨国企业后续开展业务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再来听听刘英老师的解读。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将重塑
刘英: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美国发起的所谓的“对等关税”实际上对企业的冲击,包括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冲击,体现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上面。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大家还是需要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尽管多边的贸易体制可能还存在需要改革的地方,如效率等各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我们需要关注各个国家之间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朝着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方向在发展。我认为这种趋势和方向是不变的。所以,现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塑,我认为会朝着低关税、低壁垒、低保护的方向发展。
如果美国这种“对等关税”的壁垒面向全球提升得很高,那可能会导致形成去美国化的全球产供链体系。因为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基本上以跨国公司为主导,而跨国公司一定会朝着低关税、低成本、高效率、韧性强的方向发展。
全球产业链或向中国聚集
刘英:毫无疑问,从简单价值链和复杂价值链的对比来看,数据显示,价值链正在从美国向中国转移。在美国端的价值链结构中,简单价值链和复杂价值链围绕美国的国别较少,而围绕中国价值链的国家则更多。也就是说,随着美国对全球发起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不断提高,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将会向着中国方向集聚和发展。
因为中国正在致力于构建以立足周边、辐射共建“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中国致力于通过建设低关税的自贸区,并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来实现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我们的低关税或零关税政策,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软联通”,而中国正在加强与世界各国在基础设施上的硬联通、规则标准上的软联通以及人文交流的心联通。中国正在加快构建稳定、开放、高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因此,我认为,如果美国继续对全球加征所谓的“对等关税”股权质押利息计算,这将会形成一种去美元化的全球化趋势,形成一个去美元化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